2019.02.07中午~
海外吃中餐,是草原馬興致缺缺的項目首選!!!
但是對1966年就來葡國發展的華人史,卻頗感興趣^^
谷哥大仙這方面資料不多,只知道早期來葡國發展的多半是江浙一帶的南方人,以開餐館和超市為主.
筷子居然來自台灣唷
飯後,去國王橋上溜搭^^
Porto地鐵
索道登山電車 Funicular dos Guindais
建於1891年,有兩線道每輛車可容納25人,由於沿線的坡度不同,車廂利用氣壓軸的自動伸縮,無論軌道如何傾斜或是各種角度,車廂都能保持平穩不傾斜。
注意看車廂下方逐漸伸展~伸高唷^^
↑↑↑↑ 索道登山電車旁邊,則是Muralha Fernandina舊城牆遺址
約建於1336年,在國王D. Afonso V 統治時期,開始建造一系列圍牆防禦工事。
國王橋的另一頭則是 Gaia加亞新城飛越酒廠的纜車站Teleferico de Gaia
由纜車站看對岸的波多舊城區,而纜車站這面都是波多酒的酒廠~
買烤栗子
正港的火烤栗子唷^^
美麗的國王橋,紅圈圈是舊索橋的橋柱~
打盹的海鷗
波多地鐵
波多舊城區,最高的就是教士塔
隧道上方有座有趣的電梯
波多斗羅河沿岸,約有60公尺的高低落差,
所以城市中會有一些貼心的電梯,方便居民上下其間.
參觀酒廠的觀光火車&曬恩愛的小倆口^^
來去Ribeira碼頭搭遊船
小姐,等船嗎?!
單車俱樂部的車遊活動
街頭藝人&大大
快樂的出航
橫跨斗羅河的橋梁(葡萄牙語:Douro ) 一共有六座,今天遊船會經過其中的5座橋梁.
路易一世大橋 (Ponte Dom Luís I):1886年完工,建築設計師是TéophileSeyrig為一座鋼鐵拱橋。
連接葡萄牙第二大城波多和加亞新城。橋長172公尺的,是當時的世界第一。當時為了考量人口急遽增加,展開一場橋樑設計比賽!最後由巴黎埃菲爾鐵塔設計者的徒弟TéophileSeyrig 拔得頭籌!1886年落成啟用。以當時的國王路易一世Luís I來命名,所以又稱為國王橋。路易一世大橋設計為兩層式的橋樑,上下之間以拱圓型的鋼鐵來做支撐,下層是公路和人行道,上層現在做為地鐵電車和人行道。
這拱型設計,為美麗的波多帶來很不一樣的天際線!
圓頂的Mosteiro da Serra do Pilar修道院
建於1538年,是拍國王橋的最佳地點.
河邊彩色的房舍
加亞新城飛越酒廠間的纜車Teleferico de Gaia
阿拉比達橋(Arrábida Bridge):1963完工,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拱橋。
建築設計師是EdgarAntónioMesquitaCardoso;Arrábida是指里斯本南方的一個國家公園名稱。
阿拉比達橋是最接近斗羅河出海口的橋樑建築. 遊船也從這裡調頭,回程~~
PORTO TRAM 老式軌道電車
架在河面的軌道,超酷的!
瑪麗亞·皮亞橋(Ponte Maria Pia):建於1877年,設計者是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居斯塔夫.艾菲爾。
瑪麗亞·皮亞橋是路易一世國王為妻子Maria Pia皇后而建的,所以又稱為皇后橋。
1991年上游公尺處的聖喬安橋開通,瑪麗亞・皮亞橋宣布退役。
聖喬安橋(Ponte de São João):建於1991年,設計者Edgar Cardpsp,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拱橋。
已經除役的皇后橋
排排站的鸕鶿
1.恩里克王子大橋( Ponte Infante D Henriques ) :建於2002年,建築設計師是AntonioAdaoda Fonseca和Francisco Millanes Mato,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拱橋。為紀念恩里克王子(葡萄牙語:Infante D. Henrique)而命名,它的建造是為了取代國王橋的上層橋面,因為國王橋上層橋面後來改為地鐵電車使用,公路交通不敷使用,因而增建。
2.皇后橋
3.聖喬安橋
下船, 回到Jardim do Infante Dom Henrique
教士塔
證券交易所
回到自由廣場Liberdade Square
1866年在自由廣場上,樹立了 Peter IV國王騎馬的雕像
葡萄牙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,但是大名鼎鼎的C羅,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唷^^
C羅是葡萄牙人,出生在葡萄牙的一個小離島馬德拉~~
流著口水的棕熊
下午茶時間,看您喜歡哪一個,自個來,別客氣^^
葡萄牙物價都非常便宜,點心都是1.5歐元之內,比咖啡還便宜呢!
來隻烤豬也不賴
Clérigos Church教堂
Clérigos Church教堂和教士塔
聖本篤車站
華燈初上,爬回飯店,準備晚上的活動!
超大的煙囪,就晾在我們的窗口@@
搭車前往加亞新城酒莊秀場~聆聽葡萄牙的命運之歌
法朵或稱法度(葡萄牙語:Fado,意為命運或宿命)或稱葡萄牙怨曲。據說是葡萄牙大航海時代,那些離鄉背井的水手們,歸航無期時,將生命中的種種哀苦和不滿,都藉由唱歌寄情,這便成了葡萄牙獨有歌謠「法度」(Fado)的雛形。後來水手們途經巴西和北非等地,吸收了當地土著的音樂節奏,並融入歌曲之中,最後隨船員返回里斯本而流入坊間。早期的「法度」內容都圍繞命運弄人、生離死別。
免不了,再來兩瓶^^
伴奏法朵的樂器其中一把是梨形的葡式吉他,外形獨特,有12條琴弦。
演唱的女士,渾厚的嗓音時而纏綿哀怨,似在泣訴遭人遺棄的不幸,時而又激昂亢奮,像個不肯向現實低頭的高傲女子。
演唱的男士,時而閉眼引頸而唱,外加俏皮的肢體動作,雖然完全不懂葡萄牙文,但他倆戲劇張力十足,是個非常吸引人的晚餐秀。
最後一曲,演唱的女士展現出不太外放的葡萄牙人 難得的活潑與熱情^^
與FADO心靈交會的一晚.....